從1937年底南京淪落到1938年10月武漢棄守,從台兒莊大捷後到戰略要地徐州的主動撤守,其時困擾許多中國人,的既有“速勝論”也有“亡國論”。在延安-的窯洞裏,毛澤東寫出了他的偉大著作《論持久戰》。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淪落區迅速建立了大片敵後抗日根據地;在長江上,大量從戰火中搶運出來的機器設備源源賡續地向西部後方遷徙;在武漢,中國人掀起了抗戰獻金的狂潮。武漢會戰從一開始就處處印證著《論持久戰》的戰略價值:馬當、九江兩概略塞的迅速失守進一步凸顯了中日雙方軍力比較...的懸殊:田家鎮的消耗戰和萬家嶺的運動戰又說明日軍絕非弗成勝數戰勝;武漢會戰結束後相持階段的到來再一次證實了毛澤東的正確預見。至此,八路軍和新四軍己經基本完成了在敵後的戰略安排,遊擊戰正一步步走向全民抗戰的曆史大舞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