友諒兵敗
秀英來此並未告之元璋,明是求和實為拖延時間。友諒仍記恨江州之事,除非元璋肯跪地乞降,否則絕不休兵。
與此同時,定邊與必先帶著小隊人馬到江東橋與康茂才碰頭。到了地方才發現,竟然是座石橋,根本無法拆除。四下尋找,也沒發現康茂才的影子。想來想去,很可能是中了計。此處河道過於狹窄,如果遭遇偷襲,船艦不保。於是兩人商量,必先去水麵較寬的龍灣打探,定邊回大營稟報。
友諒聽聞康茂才未來接應,也又未遭遇伏兵,而康茂才為何又把石橋說成木橋,這著實蹊蹺。可此時的友諒攻城心切,已顧不得許多,命步騎人馬先在龍灣上岸,再派哨騎打探秦淮河的虛實。如此分兵兩路,的作法,連定邊都覺得不妥,可友諒心意已決無人能阻止。
果然,分兵讓陳家軍兵力減弱。元璋趁其犄角之勢未成,領兵突襲,分頭擊破。陳友諒的中軍大營本還有十萬大軍,因秀英拖著陳友諒遲遲未能發兵。待前線戰報傳來之時,友諒方知又中計了。但此時兵敗之勢已成,俗話說兵敗如山倒,任友諒再多人馬也擋不住朱家軍的勝勢一擊。元璋趁勝追擊,帶兵直殺入友諒的中軍大營。
友諒萬沒想到,頃刻之間主賓易位,自己成了元璋的階下囚。如不是秀蓮千般哀求,元璋是不會輕易放過友諒。友諒退回江州,池州太平重歸大宋。元璋和秀英看到池州城內,友諒已經為自己建了行宮,雕梁畫棟,奢侈無比。劉伯溫還從行宮中搜出不少書信,大部分是應天府官吏討好陳友諒的奏章。說起來,元璋是第一個向友諒示弱之人,所以也怪不得其他人。於是元璋一把火燒了這些書信,既往不咎。
因此次應天大捷,元璋在將士心中,的地位陡升,均願推元璋為皇帝,建都應天。元璋力排眾議,絕不做這等背約棄義之事。高敏也從大都偷偷逃了回來,雖未求得支援,但她對元璋,的真心可見一斑。秀英不肯再棒打鴛鴦,索性成全了二人。
隻苦了擴廓帖木兒,心愛之人要嫁給敵人,他隻能整日以酒澆愁。朵而隻雖把元璋當成好朋友,可擴廓帖木兒是好兄弟。為了好兄弟,朵而隻決定隻身去應天,大鬧姐姐的婚禮。